祛除湿邪,夏季最当时

  • A+
摘要

中医称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,其气候特点是多湿,所以《理虚元鉴>特别告诫说:”长夏防湿。”这个季节多雨潮湿,水汽上升,空气中湿度最大,加之或因外伤雾露,或因汗出沾衣,或因涉水淋雨,或因居处潮湿,以致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。现代科学研究证实,当热环

  中医称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,其气候特点是多湿,所以《理虚元鉴>特别告诫说:"长夏防湿。”这个季节多雨潮湿,水汽上升,空气中湿度最大,加之或因外伤雾露,或因汗出沾衣,或因涉水淋雨,或因居处潮湿,以致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。现代科学研究证实,当热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,有碍于机体蒸发散热,而高温条件下蒸发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形式。空气中大量水分使机体难以通过水分蒸发而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,出现体温调节障碍,常常表现出胸闷、心悸、精神委靡、全身乏力。长夏防湿,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:

  居住环境,避免潮湿

  《黄帝内经》提出:"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。”意思是湿邪伤人,最容易伤人下部。这是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,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,如常见的下肢溃疡、湿性脚气、妇女带下、下肢关节疼痛等,往往都与湿邪有关。因此,在长夏季节,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,尽可能做到空气流通,清爽、干燥。

  饮食清淡,易于消化

  中医学认为,湿为阴邪,易伤阳气。因为人体后天之本——脾喜燥而恶湿,所以,长夏季节湿邪最易伤脾,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,则可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,可见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、四肢不温、口甜苔腻脉濡等症。若影响到脾气升降失司,还能出现水液滞留,常见水肿形成、目下呈卧蚕状,也可见到下肢肿胀。因此,长夏季节最好少吃油腻食物,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,如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所说:"温暖,不令大饱,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。”这里还指出,饮食也不应过凉,因为寒凉饮食最能伤脾的阳气,造成脾阳不足。此外,由于消化功能减弱,一定要把好"病从口入”这一关,不吃腐烂变质食物,不喝生水,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,应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,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。常用清热利湿食物,以绿豆粥、荷叶粥、红小豆粥最为理想。

  避免外感湿邪

  由于长夏阴雨连绵,人们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,出现倦怠、身重、嗜睡等症,严重者还能伤及脾阳,造成呕吐腹泻、脘腹冷痛、大便稀薄。因此,长夏一定要避免湿邪侵袭,做到外出带伞、及时避雨。若涉水淋雨,回家后要立即服用姜糖水。有头重、身热不扬等症状者,可服藿香正气水等。此外,由于天气闷热,阴雨连绵,空气潮湿,衣物极易发霉,人也会感到不适。穿着发霉的衣物,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,因此,衣服要经常晒一晒。

  总之,根据中医学"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长夏防湿的关键在于要保养人体阳气。只有阳气充足,湿邪才不易侵犯。

特色小吃培训班
肠旺粉培训班课程
砂锅土豆粉培训班课程
甜品培训班课程
千层饼培训班课程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