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乌梅的功效与作用)乌梅是什么,相信很多人都见过,都吃过,其实乌梅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,乌梅的功效有很多,在现代医学研究中,乌梅的作用被人们发掘的越来越多,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乌梅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,以及乌梅的食用方法。
1、乌梅的简介 2、乌梅的功效,3、乌梅的作用 4、乌梅的临床应用,5、乌梅的药理作用 6、乌梅的新用途,7、乌梅的选方有哪些 8、乌梅的食用方法
乌梅的简介
乌梅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梅的近成熟的果实,经烟火熏制而成。
据现代研究,青梅或梅子汁。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,因此,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。
梅子中国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,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。
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,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,故肝病患者宜食之。
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,推迟血管硬化,具有防老抗衰作用。
颜色较黑,亦做成乌梅汁。
形态特征
乌梅是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10m左右。
树皮淡灰色,小枝细长,先端刺状。
单叶互生,叶柄长1.5cm,被短柔毛,托叶早落,叶片椭圆状宽卵形,春季先叶开花,有香气,1-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。
花梗短,花萼通常红褐色,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,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,直径约1.5cm,宽倒卵形,雄蕊多数。
果实近球形,直径2-3cm,黄色或绿白色,被柔毛;核椭圆形,先端有小突尖,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,表面具蜂窝状孔穴。
花期春季,果期5-6月。
地理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主产四川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贵州。
此外,广东、湖北、云南、陕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广西、江西、河南等地亦产。
药材鉴定
性状鉴定
核果类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2-3cm。
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,皱缩于扩大镜下可见毛茸,基部有圆形果梗痕。
果肉柔软或略硬,果核坚硬,椭圆形,棕黄色,表面有凹点,内含卵圆形、淡黄色种子1粒。
具焦酸气,味极酸而涩。
以个大、肉厚、柔润、味极酸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
粉末特征:果肉粉要棕黑色。
①非腺毛大多为单细胞,少数2-5细胞,平直或弯曲作镰九状,浅黄棕色,长32-400(-720)μm,直径16-49μm,壁厚,非木化或微木化,表面有时可见螺纹交错的纹理,基部稍圆或平直,胞腔常含棕色物。
②中果皮薄壁细胞皱缩,有时含草酸钙簇晶,直径26-35μm。
③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散列于薄壁组织中,长梭形,直径6-29μm,壁厚3-9μm,非木化或微木化。
④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,胞腔含黑棕色物,有时可见毛茸脱落后的疤痕。
⑤石细胞少见,长方形、类圆形或类多角形,直径20-36um,胞腔含红棕色物。
化学鉴定
薄层色谱:取该品粗粉0.1g,加蒸馏水5ml,沸水浴中渚20min ,滤过。
滤液于水浴上蒸干,以乙醇1ml溶解供点样。柠檬酸和苹果酸醇溶液为对照品。
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醋酸丁酯-甲酸-水(4:2:2)上层液展开,用0.1%溴甲酚绿醇溶液显色。
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的本应位置上,显相同的黄色斑点。
乌梅的功效与作用
乌梅的功效
入药部位
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。
性味
酸、涩,平。
归经
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收敛生津,安蛔驱虫。
治久咳,虚热烦渴,久疟,久泻,痢疾,便血,尿血,血崩,蛔厥腹痛、呕吐,钩虫病,牛皮癣,胬肉。
①《本经》:"主下气,除热烦满,安心,肢体痛,偏枯不仁,死肌,去青黑痣、恶肉。"
②《别录》:"止下痢,好唾口干。""利筋脉,去痹。"
③陶弘景:"伤寒烦热,水渍饮汁。"
④孟诜:"大便不通,气奔欲死,以乌梅十颗,置汤中,须臾挼去核,杵为丸如枣大,纳下部,少时即通。擘破水渍,以少蜜相和,止渴。霍乱心腹不安,及痢赤、治疟方多用之。"
⑤《本草拾遗》:"去痰,主疟瘴,止渴调中,除冷热痢,止吐逆。"
⑥《日华子本草》:"除劳,治骨蒸,去烦闷,涩肠止痢,消酒毒,治偏枯皮肤麻痹,去黑点,令人得睡。又入建茶、干姜为丸,止休息痢。"
⑦《本草图经》:"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("躁"一作"燥")渴,虚劳瘦羸,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。"
⑧《用药心法》:"收肺气。"
⑨《纲目》:"敛肺涩肠,治久嗽,泻痢,反胃噎膈,蛔厥吐利,消肿,涌痰,杀虫,解鱼毒、马汗毒、硫黄毒。"
⑩《本草求原》:"治溲血、下血、诸血证,自汗,口燥咽干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