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味归经
苦、涩, 平.归肝、胃、膀胱经。
功效
收敛止血, 化瘀利尿.主治衄血, 吐血, 咳血, 崩漏, 便血, 尿血。
用法
煎服, 6-10g;研末服1.5-3g。
1、止血作用
实验表明: 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.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对大鼠或小鼠腹腔给药, 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。
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, 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;并可诱发大鼠血小板聚集;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。
有报告指出, 血余炭粗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较显著增强作用, 尚能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浆cAMP的含量。
提示血余炭粗晶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, 其止血原理与血浆中cAMP含量有关.亦有报告指出, 血余炭粗晶液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增强作用, 对血小板黏附率有增加趋势。
能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, 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, 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。
尚有报告指出, 由于炮制条件不同, 血余之药理活性和作用性质亦有变化。血余炭(350℃炮制品)口服止血作用强, 而煎剂(300℃以下炮制品)注射则表现为中枢兴奋作用。
2、抗菌作用
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。
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血余炭为常用中药,原名乱发。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为消瘀,止血,利小便。血余炭主治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血淋、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。熬膏外敷止血生肌。
血余炭的来历
中药血余炭为人发洗净后的加工品。血余炭的制作方法为:收集人发,除去杂质,碱水洗净,晒干,焖煅成炭,放凉。研极细末用。
治齿缝出血:血余炭,研,掺之。
治带状疱:将血余炭取麻油调为糊状,外涂患处,无须包扎。1日1次,一般1次痛止,2次可痊愈。
治妇人卒小便不通:血余炭细研。以温酒调下二钱。
治声音嘶哑:血余炭3克(研末)。每日清晨起床后.空腹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.7~10日为1个疗程。服药期间忌食辣椒、胡椒、猪头肉、香菜、海带、虾、蟹及油炸食品。
治子宫肌瘤:血余炭水煎服,或将血余炭研末冲服。
石淋:血余炭水服。
治溃疡病出血:血余炭、侧柏叶等量,共研粉。每日服三次,每次服三克。
治咳嗽有血:血余炭入麝香少许,酒下。
防治足跟痛:血余炭、当归、木瓜、皂角各等量。药去杂质入锅中。加清水适量浸泡5—10分钟。水煎取汁.待温度适当时足浴20一30分钟.拭干后搓双足心200~300次,以发热为度。早、晚搓足跟部1次。
治诸窍出血:血余炭、败棕、陈莲蓬(并烧灰)等分。每服三钱,木香汤下
治结肠炎:黄芪12克,薏苡仁12克,党参10克,获苓10克,血余炭10克,赤石脂10克,白芍10克,白术炭6克,陈皮炭6克,柴胡6克,厚朴6克,黄连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治黄疸:血余炭服一钱匕,日三服。
中药血余炭治鼻衄,眩冒欲死:血余炭细研。水服方寸匕,须臾更吹鼻中。
中药血余炭治鼻衄,眩冒欲死
1.血余散治鼻出血不止
乱发灰3g,人中白15g,麝香1.5g。同研匀,每用1小豆许,吹入鼻中。方中血余炭止血,为君药。
2.血余归母汤治月经过多
血余炭、当归炭各9g,益母草15g,首乌9g,生地18g,大枣5枚。水煎服。方中血余炭止血,为君药。
3.治久疮不合
乱发、露蜂房、蛇蜕皮各烧灰存性。每味取2g,酒调服。方中血余炭止血消瘀,为君药。
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
胃弱者慎服血余炭,内有瘀热者不宜血余炭。
头发含胱氨酸(Cystine)是角蛋白的一种。此外,含有脂类。血余炭主要为碳素。
性状鉴别
本品为大小不规则的块状物。色乌黑而光亮,表面稍平坦并有多数小孔,状似海绵。折断面成蜂窝状,质轻松易碎。用火烧之有焦臭气。味苦。以身轻、有光泽、不焦枯、无焦臭味者为佳。
药性
[性味]中药血余炭苦、微温。 [功用] 消瘀,止血,利小便。 [主治] 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血淋、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。熬膏外敷止血生肌。 [用量] 3.5g~7g。 [禁忌] 内有瘀热者不宜。 [附注]人发多煅炭入药,生用仅在熬膏药时用之。
现代研究
主要成分
血余中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优角蛋白(Eukeratin), 含水分12%~15%, 灰分0.3%, 脂肪3.4%~5.8%, 氮17.4%, 硫5.00%.亦含黑色素. 灰分中含有金属(按含量多少)依次为: 钙>钠>钾>锌>铜>铁>锰>砷. 血余炮炙成血余炭时, 有机成分破坏炭化, 无机成分同上.
药理作用
1. 止血作用
实验表明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,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对大鼠或小鼠腹腔给药, 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.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, 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;
并可诱发大鼠血小板聚集;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.有报告指出, 血余炭粗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较显著增强作用。
尚能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浆cAMP的含量.提示血余炭粗晶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, 其止血原理与血浆中cAMP含量有关.亦有报告指出,
血余炭粗晶液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增强作用, 对血小板黏附率有增加趋势, 能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,
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, 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.尚有报告指出, 由于炮制条件不同, 血余之药理活性和作用性质亦有变化。
血余炭(350℃炮制品)口服止血作用强, 而煎剂(300℃以下炮制品)注射则表现为中枢兴奋作用。
2. 抗菌作用
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。
不同段制程度的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
炮制方法
净制:除去杂质。
炮炙:制炭。
(1)取人头发加碱水洗去油垢,用清水漂净晒干后,置饭锅内,上面覆盖一锅,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。
上压重物,用文武火银至贴在锅盖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废,挡住火门,待凉后,取出,所成小块即得。
(2)取头发用文火炒半小时,至头发缩成团,浓烟渐淡时为度以集成。
现代研究
比较研究了血余炭的止血作用,结果表明:血余炭能使狗的凝血时间由7分钟缩短至1分30秒。
兔的凝血时间由1分30秒缩短至20秒;使犬、兔的眼粘膜和蛙舌粘膜由红变白,血管收缩。
血余不同条件炮制时,其药理活性随着炮制温度(250℃,33℃,350℃,400度)的不同。
而作用性质有变化,例如350℃,口服止血作用强,300℃以下煎剂注射则表现中枢兴奋作用。
比较了头发水煎液,头发醇提液,血余炭水煎液,血余炭醇提液,0.25%血余炭粗结晶。
实验结果表明:头发炮制后能明显缩短小鼠和大鼠的出血时间,头发水煎液和醇提液与生理盐水无显着差异。
血余炭醇提液和血余炭粗晶液还有加速大鼠血凝作用。
比较研究了火烧法、锅银法和油煎法炮制血余后其成分的变化,
结果表明
(1)三种炮制法所得产物之成分基本相同;
(2)人发炮制成血余炭时,有机成分已炭化,无氨基酸、肽类;
(3)优角蛋白已被破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