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味归经
苦,平。入肝、肾经。
功效
止血散瘀,补阴利尿,生肌敛疮。
功效特点
血余炭有止血化瘀之功,故可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,但以血淋、崩漏和吐血较为多用,外用止血兼能生肌,治久溃不敛,亦可补阴利尿。
功效作用
1.止血散瘀
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,尤以血淋、崩漏和吐血之症多用,常与其他止血药同用,对外伤出血或久溃不敛者,可研末撒创面上,或熬膏外敷。
2.补阴利尿
用于肝肾阴虚、小便不利者,可与滋肝补肾利水药同用。
3.生肌敛疮
可用本品与当归、红花、血竭等药,用香汕炸枯入黄蜡为膏外敷。
鉴别应用
血余炭与蒲黄,均为止血药,都具止血散瘀、利尿之功,但蒲黄散瘀力较强,可用于瘀血之症,而血余炭又具生肌敛疮之效,二者功用相似,主治有别。
配伍应用
1.配百草霜
百草霜功善收敛止血,并能止泻;血余炭止血散瘀,并兼利尿之功。二者同用,一散一敛,可止血化瘀,并兼以止泻。百草霜收敛止泻,血余炭可利小便以实大便,故可用于妇女崩漏、食积腹泻等证。
2.配车前子
车前子渗湿清热、利水通淋;血余炭止血散瘀,育阴利尿。车前子得血余炭则能化瘀而止血,血余炭得车前子则利尿作用俱增,二者可用于湿热迫血下行致尿少、尿痛、血淋等证。
应用注意事项
本品制炭应以焖炙,不能明火烧,一般将血余洗净晾干,放入泥罐内,上扣一小碗,用泥封口,文火烧焖而成。以色黑光亮者为佳。
血余炭在进行炮制的过程中,也要严格地遵守好流程,只有这样才能弄出比较完美的血余炭,无论是火候,还是在时间上都是很有讲究的。
主要成分:含炭素。
药理作用:收敛止血。动物实验证实能缩短出血、凝血时间和血浆再钙化时间。另有利尿作用。
炮制:原品药用。
性味:苦、微温。
归经:入心、肝、肾经。
功能:消瘀、止血。
主治:血余炭主治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血淋、崩漏等症。
临床应用: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。但较多用于崩漏和吐血。例如月经过多者可配莲蓬炭、侧柏叶加补中益气汤,火配当归炭、首乌、益母草等,方如血余归母汤。治虚证吐血也可用此方加减。
使用注意:内有瘀血积热者不宜用本品。
用量:一般研成极细末冲服,每服0.9~3g。入煎剂用6~15g。
处方举例:血余归母汤:血余炭9g、当归炭9g、益母草15g、生地18g、大枣5枚,水煎服。
采收
收集人发, 除去杂质, 洗净晒干, 焖煅成炭用.
规格
以色黑、发亮、质轻者为佳.
性状
呈不规则的块状, 大小不一.色乌黑而光亮, 表面有多数小孔, 如海绵状.质轻而脆, 易碎, 断面呈蜂窝状, 互碰有清脆之声.用火烧之有焦发气.味苦。
成分
本品含碳素, 胱胺酸及脂类.灰分中含钙、钠、钾、铜、铁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。
药理
血余炭能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