薏苡仁的作用与功效
薏苡仁,中药名。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-jobi L.var.mayuen(Roman.)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果实,再晒干,除去外壳、黄褐色种皮和杂质,收集种仁。
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
本品为常用中药。原名薏苡人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
别名:薏米、薏仁米、草珠子。
来源: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干燥种仁,多为栽培,亦有野生。
产地:过去主产福建莆城,莆田称“莆米仁”,河北安国,阜平称“祁薏米”;辽宁辽阳,庄河称“关米仁”,现全国各省均有栽培。
性状鉴别:种仁呈卵形—椭圆形,基部略平,顶端钝圆。表面乳白色。光滑。常有少量的淡棕色种皮残存,基部凹入,中央有点状种脐。侧面有腹沟,沟内淡棕色(有残留种皮)。依腹沟方向纵切可见胚乳较大,白色粉质,盾片狭长,淡黄色,油质,胚细长,位于腹沟一侧,上端为胚根,下端为胚芽。种仁横切肾形,质坚硬,味甘。以粒大、色白、完整,无碎粒,无粉屑杂质者为佳。
主要成分:含脂肪油、薏苡素、甾醇、氨基酸、维生素B1、薏苡仁脂。
功效与作用:能利水渗湿,有助于清热排脓和治肌肉风湿。关于后者,现代医学已证实,以薏仁油作用于蛙肌,确能使肌肉挛缩减少,这就为前人的经验“薏苡仁治湿痹拘挛”提供了初步的科学根据。本品又能健脾止泻,可能与其所含维生素B1有关。
炮制:生用或炒用。
性味:甘淡。
归经:入脾尾肺经。
功能:利湿清热,健脾补肺。
主治:水肿脚气,食少泻泄,湿痹拘挛,肺痈,肠痈。
临床应用:作为辅助药,用于利尿消炎,去湿止痛、健脾止泻。
1、用于治疗轻症水肿,尤为脚气水肿较适宜。慢性肾炎而水肿较轻者,可用薏苡仁和鱼腥草等利尿退肿,并可根据患者脾肾阳虚的情况酌加杜仲、菟丝子、黄芪等补益药,方如薏苡仁杜仲汤。
2、用于治疗内痈。例如治肺痈的苇茎汤,治肠痈的肠痈方,均用本品配合。
3、用于治疗湿热痹痛(录入风湿性肌炎、多发性神经炎),可缓解肌肉挛缩疼痛,无论热症寒症都可用,偏热的,配络石藤、稀签草;偏寒的,配麻黄,方如麻杏薏苡甘草汤;湿重的,再加配苍术,方如薏苡仁汤。
4、用于健脾止泻。薏苡仁的效力虽不及淮山药,但仍能进食欲,帮助消化,治脚气病和脾虚泄泻。在健脾方剂内也常采用,如参苓白术散。
此外,本品又可治皮肤扁平疣。可用50g,水煎服,或以100g煮粥,服用一个月作用,有一定效果。其治疗原理尚待研究。
用量:15~30g,大剂量可用到60~90g。
处方举例:1、薏苡杜仲汤:生薏苡仁24g,杜仲12g,土茯苓30g,菟丝子9g,金狗脊18g,黄芪30g,鱼腥草18g,四叶参30g,水煎服。
2、麻杏薏苡甘草汤(《金匮要略》):麻黄4.5g,杏仁6g,生薏苡仁15g,甘草3g,水煎服。
3、薏苡仁汤(《张氏医通》):生薏苡仁24g,苍术9g,麻黄6g,桂枝6g,当归9g,白芍9g,生姜9g,甘草3g,水煎服。
注:1、本品生用为主,炒用只用于健脾。2、本品效力较缓,故用量宜较大。3、据报道,实验研究发现薏苡内脂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。临床上也曾试用薏苡仁配白花蛇舌草、全蝎、生甘草等治乳癌,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。又薏苡仁的丙酮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还不能肯定。
薏苡仁(薏米)的功效与作用-禁忌
别名:薏米、薏仁米、薏苡仁、薏苡、苡仁米、苡仁、川谷、苡米、米仁、生苡仁、回回米、薏珠子、草珠子、六谷子、尿珠子、药玉米
性味:味甘淡,性凉。
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
适用体质:一般人都可以食用,痰湿体质效果更好。
薏苡仁(薏米)的功效与作用
健脾,补肺,利水,利湿,杀虫,止咳,止泻,降血糖,降血压,清热排脓。
补气健脾:用于神疲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面色少华、少气懒言等。
利水渗湿:用于水肿脚气、淋浊、白带量多质稀等。
清热排脓:用于肺痿、肠痈、痈疡破溃、脓出不畅等。
除痹止泻:用于泄泻、湿痹、筋脉拘挛、屈伸不利等。
1、减肥
薏苡仁是谷类中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,而且低脂、低热量,因此是减肥的最佳主食。薏米以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, 有利尿、消水肿等作用,并可帮助排便,所以可以帮助减轻体重。
2、预防心血管疾病
若每天食用50~100克的薏米,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,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、中风、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。
3、降血脂
薏米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,可以吸附胆盐(负责消化脂肪)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,从而降低血脂及血糖。
4、防癌
薏米中所含的硒元素能防癌,并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,可用于胃癌、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。
5、利水渗湿(水肿,小便不利,脚气)用治水饮内停所致的水肿,小便不利。功用类似茯苓,尤以脾虚湿盛者最为适宜,多与茯苓、白术等同用。用治脚气水肿,可与防己、木瓜等配伍。
6、健脾补中(脾虚泄泻)用治脾虚湿盛之泄泻,常与人参、茯苓等同用,如参等白术散。
7、舒筋除痹(湿痹拘挛)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,可单用薏苡仁为末煮粥,每日服食,如薏苡仁粥;或配伍独活、防风等同用。亦可用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、湿邪偏盛者,常与杏仁、白豆蔻等同用,如三仁汤。本品舒筋除痹,和缓拘挛功用佳。
8、清热排脓(肺痈,肠痈)用治肺痈、肠痈等。用治肺痈,可配苇茎、冬瓜仁等同用,如華茎汤;用治肠痈,可与败酱草、附子等配伍,如薏苡附子败酱散。
薏苡仁(薏米)主治
主治小便短赤、子宫颈癌、降血糖、降血压、肝炎、蛔虫病、癫痫、妇女带下、筋脉拘挛、屈伸不利、水肿、脚气、肺痈、肠痈、白带等。
薏苡仁(薏米)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现代研究,有抗肿瘤、抗炎、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,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、血糖量下降,并有解热、镇静、镇痛作用。另有报告指出,薏苡仁对癌细胞有阻止其成长与伤害的作用。
薏苡仁(薏米)禁忌
凡病大便燥,小水短少,因寒转筋,脾虚无湿者忌之。
怀孕及正值经期妇女禁用。
薏米不容易煮熟,过度烹煮也会破坏效果,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3小时以上。
因为薏米性偏凉,所以阳虚伯冷的人不适宜长期服用。
薏米所含的糖类黏性较高,所以不宜吃太多,以免妨碍消化。
汗少、便秘者及婴幼儿避免食用。
薏苡仁(薏米)日常用法
日常用法:9~25g,用水煎服。可煮粥食用,也可做汤,有很好的祛湿利尿减肥的功效。
1、冲泡
薏米磨粉,在加热的鲜牛奶中冲入少许薏米粉,搅拌匀后,配合早餐进食,也可美白肌肤。
2、煮粥
薏苡仁、糯米各20克,木耳10克,猪肝40克。木耳泡发,猪肝切碎末,加适量清水,共同煮粥食用。
3、煲汤
薏苡仁、红小豆各50克,山药10克,梨1个,所有材料洗净,梨去皮,加清水适量,大火烧开后小火片刻,加冰糖即可。
薏苡仁(薏米)选方
1、补血养颜:薏苡仁、糯米各25g,木耳10g,猪肝50g。木耳泡发,猪肝切碎末,加适量清水,煮粥食用,有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。
2、化疲除湿:薏苡仁、红小豆各50g,山药15g,梨1个,冰糖适量。所有材料洗净,梨去皮,加清水适量,大火烧开后小火索片刻,加冰糖即可。
3、除痰止咳:薏苡仁50g,乌鸡1只,天门冬7g,冬菇3g,盐适量。乌鸡处理干净,切块,放入砂锅中,加入清水、薏苡仁、天门冬和冬菇一起炖煮至熟烂,食用前加盐调味即可。
13.治肠痈拘挛腹痛、右下腹可触及肿块、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:薏苡仁15g,冬瓜子30g,桃仁10g,牡丹皮6g。水煎,去渣,温服。
14.治水肿、小便不利、喘息胸满:薏苡仁200g,郁李仁60g。将郁李仁研烂,用水滤取药汁。用郁李仁汁和薏苡仁煮成饭。分两次食用。
薏苡仁(薏米)药用部位
为禾木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。
薏苡仁(薏米)选购保存
以颗粒大、饱满、色白、完整者为佳。
应置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,并防潮、防鼠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