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北京小吃十三绝,你都知道哪几种?
提到北京,您能想到什么?是高楼林立, 是上下班匆忙的人们, 还是生活的快节奏?其实, 能代表一座城市特色也让您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特色小吃。
提到小吃,北京的小吃可是数不胜数, 上有“宫廷的御用糕点”,下有“民间百姓的特色小吃“,那么今天就带您来看看“老北京小吃十三绝”。
老北京小吃13绝、:1.驴打滚、2.艾窝窝、3.糖卷果、4.姜汁排叉儿、5.奶油炸糕、6.蜜麻花、7.油茶、8.馓子麻花9.萨其玛、10.焦圈、11.糖火烧、12.豆馅烧饼、13.豌豆黄
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:
1. 驴打滚
驴打滚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中最出名之一,又称豆面糕,用黄米面蒸熟后抹上豆沙或红糖,均匀的卷起来后在表层撒上白糖和黄豆面,因为外形酷似驴在地上打滚卷起灰尘而得名。吃起来又香又甜,满嘴都是黄豆粉的香味。
2、 艾窝窝
艾窝窝的历史悠久,明万历年间就有对它的描写。这是一款糯米制品,蒸熟晾凉以后擀成面皮,包上用桃仁、芝麻、瓜子仁等拌成的馅,即刻就能食用。
3、糖卷果
糖卷果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中最受女性喜爱的,因原料是山药和大枣,有美容养颜、滋补的效果,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。蒸完炸完再裹上糖汁,撒上芝麻和糖,软绵香甜,十分可口。
4、姜汁排叉儿
姜汁排叉儿原料中有鲜姜,但因会在制作过程中过蜜不会有过多生姜辛辣的味道,色泽清新,食用时又酥又甜被评为“中华名小吃”的称号。还有一种咸口的排叉,酥脆可口是爱酒人士的下酒必备。
5、奶油炸糕
奶油炸糕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中极富营养的小吃品种,它形状呈圆形,外焦里嫩,香味浓郁,十分易于消化,除了奶油炸糕以外还有黄米面炸糕、江米面炸糕、汤面炸糕。
6、糖耳朵(蜜麻花)
糖耳朵是因为它成形后形状像人的耳朵得名,又称蜜麻花。是用红糖和和发酵面制成的,形状不好把握,需要一层一层慢慢折成,质地绵润松软,有甜、酥、脆的特点。
7、 面茶(油茶)
面茶一般都在下午出售,面茶是用小米面或糜子面、芝麻酱、香油、花椒、咸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类食品。喝面茶十分讲究,吃时不能用筷子和勺子等餐具,要用一只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边喝,从喝面茶的架势就能轻易的分清北京当地人。
8、馓子麻花
馓子麻花是一种北京清真小吃,很受寻常百姓的欢迎,它是一种炸制食品,颜色棕黄,质地酥脆,香甜可口,是一种可以随时拿来食用的食品。
9、萨其玛
10、 焦圈
焦圈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,北京人喝豆汁吃烧饼都要带一份焦圈。因为焦圈复杂的制作方法,储存十天半月口感都不会变,焦圈独具的香、酥、脆的特点,征服了几乎所有的北京人。
11、 糖火烧
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,以大顺斋最出名,味道香甜味厚,绵软却不粘牙。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中比较适合老年人食用的一种,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口味,也不会觉得粘腻。
12、 蛤蟆吐蜜(豆馅烧饼)
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,因为外形酷似蛤蟆头而得名,在烤制的过程中因烧饼边上的自然开口而开裂,吐出豆馅,挂着烧饼边上。外皮酥脆,内馅绵软香甜,深受北京人喜欢。
13、豌豆黄
豌豆黄在清宫的时候原是民间小吃,后又传入宫廷。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,加上白糖、桂花,凝固后切成小方块,一口一个入口即化,质地细腻纯净。
炒肝
这最后一绝,就是炒肝,相信大家最熟悉不过了,基本上都吃过,大街上也随处可见“包子炒肝”的字样。也是人们早上最爱吃的早点之一。
虽说名叫“炒”肝,但其实它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。主要是用肥肠、猪肝、淀粉制作而成,吃起来味浓不腻,口口醇香。